專題網站 – 東蓮覺苑保育護持計劃

心願隨喜・力願成就

東蓮覺苑由何東爵紳夫人張蓮覺居士於一九三五年創建,曾集合寺院、流通處、佛學社及義學校於一身,是本港市區佛教道場的濫觴。落成至今,一直以弘法利生、興學育才,服務社會大眾為鵠的。

東蓮覺苑建築群的外型儼如一艘巨船,蘊含大乘佛教度眾生到彼岸的法義。建築結構及內外裝飾,中西合璧。苑內蘊藏不少歷史文獻及文物珍玩,與近代史及香港佛教史息息相關。二零一七年獲政府刊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東蓮覺苑依【歷史建築・修舊如舊】的原則發展保育工程經年。第一期工程即將完成,第二期工程隨即開展。承此良因善緣,推行【東蓮覺苑保育護持計劃】,俾大眾隨心隨力,參與護持道場及保育寺院的功德,培福植德,廣結法緣。

發心襄贊,歡迎親臨本苑或以網上平台捐款。


歷史建築・修舊如舊

隨著時間的變遷,建築物出現老化等損毀情況,為免影響寺苑日常運作,期間只進行局部維修工程。為配合古蹟的保育維修工作,苑方於二零一六年安排全面對建築物損毀情況進行各種專業測試,及僱用保育專家評估損毀及安全狀況。針對建築物的狀況,本苑於二零二零年開展對大雄寶殿主座的第一期保育復修工作。

一磚一瓦

第一期保育復修工作包括主座屋頂工程,清潔舊瓦、燒製新瓦、復修脊獸、更換新瓦並重鋪質量完好的舊瓦、在屋頂表面添加防水塗料及安裝高空防墮裝置等,以改善屋頂滲漏情況。

在工程開始前,謹慎選取有限位置進行勘察,將屋頂瓦片鑿開,檢察安裝結構並調查瓦片底部防水層和混凝土狀況,並採集砂漿樣本送化驗室檢測,以供日後維修時參考。同時,也邀請了香港混凝土結構耐用性的教授來考察建築結構的狀況。

從屋頂取原始四式瓦片樣本供燒瓦商試製不同黃色的瓦片以供參考對照。瓦片的色澤除了貼近原貌外,還必須滿足吸水性、強度和抗酸雨這三個基本標準。另外,根據新瓦片的材質和功能,研究設計了適合瓦片鋪設黏合泥漿的新配方。

本苑的屋頂以混凝土底加瓦片組成,為半中西合璧的新舊結構。一般有經驗的鋪瓦老行專只鋪砌木頂加瓦片,業界擁有豐富鋪瓦經驗的工匠不多,滿足苑方的工藝要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外牆復修

第一期保育復修工作包括修復和清潔外牆紅磚、特色擬紅磚面批盪和上海批盪等。由於現時紅磚供應商無法生產與九十年前相同尺寸的紅磚,而且建築物中不同位置的紅磚顏色也不同,因此很難訂購統一的顏色和尺寸。所以,修復外牆的方法是修補而不是更換。目前修復效果令人滿意,没有再出現空鼓狀況。

在工程開始前,在上海批盪進行了六種化學、整氣和打砂清潔測試。上海批盪經年累月的裂痕,經測試後將進行修補或填充。地面與窗戶之間的連接區域塗上新的防水物料,不會影響磚塊的透氣性,也能防止雨水滲透。並測試不同的批盪物料和施工方式,例如石灰丶石泥丶混合白膠漿等。

先對紅磚進行打鑿並抹灰,然後將化學物質注入牆體中,以加強修補塗抹灰泥(批盪)的黏合度。如灌漿範圍較大,分三至四次由低至高注入,達至灌漿全面覆蓋。


復修

本苑木窗有不同程度損壞,包括玻璃縫隙疏離,導致雨水滲漏,造成嚴重腐蝕。本苑的屋頂山花透氣木窗、窗框及窗肉都是用中國杪木做的;窗台板則由用柚木做成的。前期製作了1:1比例的木窗樣板,並進行了狀況勘測和模擬修復,將窗框改用山樟,但效果未如理想,容易彎曲,還有可能破裂,反觀中國杪木有較好的吸油效果,也符合保留原貌之保育原則,所以保持使用中國杪木作為原材料。

木窗保育工序主要為窗花除漆,採用打磨方式代替除漆膏。木窗與瓷磚之間的接口設計保持不變,重新鑿開木窗框並於窗框與結構間加上防水物料,並於木窗框周邊舖設有瀝青防水之麻根;部分木窗上加鋪特製瓦片配件防止積水。另外,對於容易漏水的縫隙,視情況使用桐油灰或玻璃膠進行修補。木窗修復工序完成後,從棚外射水測試窗框的密封性。


玻璃更換

木窗玻璃的圖案多為海棠花紋,是按照現有模具製作的。玻璃顔色獨特,廠商根據實物樣品製造色板,然後批量生產。需要更換的玻璃種類及顔色較多,但生產數量不大,而且有些顔色生產難度較高,採購難度加大。

對於玻璃更換工序,需要在苑外搭建棚架。安裝完成後,進行局部試水,檢查玻璃及周邊接縫的防漏性能。如果日後需要檢查,可利用迴廊外的防墮裝置和通架輔助内部檢查。


持續保育

本苑大雄寶殿於二零二三年十月三十日起暫停對外開放,直至另行通知,期間進行第二期保育復修的工作。復修範圍包括主座大殿天花、牆身、迴廊底等位置,以及主座和蓮覺樓的法師寮房。第三期保育復修工程,包括建築群其他的建設,仍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