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版權‧請勿翻錄 All right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hiring, lending, public performance and broadcasting of this recording are prohibited.
說香光念佛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莊嚴」是指佛菩薩光明智慧的德性。「香光」是比喻,因香和光有薰染和顯發的作用。修行人念佛憶佛,能薰染顯發佛的光明智慧,自得香光莊嚴。
近代觀本法師(1868-1946)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依唐法照大師(747-821)的「五會念佛」,別創「五會新聲念佛譜」,組織「五會香光念佛團」,又指導及帶領東蓮覺苑佛學社學生錄製留聲唱片,於港澳兩地大力推廣,力求以梵唱普度眾生,普廣淨土法門。影響所及,其中「七音念佛」至今仍為港台兩地的道場普遍採用。
香光念佛,取意《圓通章》「香光莊嚴」,亦上承觀本法師利益眾生的悲願。為承傳淨土梵音,揖敬大德清芬,東蓮覺苑規模「五會新聲念佛」,重新錄製,以「香光念佛」命名。願以一切功德,回向香江大眾身心自在,和樂吉祥。
五會法音殊勝,源遠流長;法師悲心遠志,令人仰止。繼志承傳,讓梵唱宣流,是東蓮覺苑永續的慧命。
五會新聲念佛
觀本法師,廣東中山人。少年早慧,穎悟異常,過目能誦,在鄉裡有神童之譽。光緒年間中舉人,參與維新,曾東渡日本。中年深研佛典,捨家宅為功德林。六十三,雉髮出家,後依虛雲和尚受具足戒。曾於澳門功德林設立佛學院,自任主講。於廣澳一帶推廣念佛法門。著有《五會新聲念佛譜》、《香光閣隨筆》(1977年由東蓮覺苑印行)等。
觀本法師專修淨土法門,於日本偶讀敦煌遺卷,知唐代法照大師有五會念佛之法,可惜因年代湮遠,且經唐武宗「會昌法難」,失傳已久。法師追本尋源,「瀝十餘年之心血,經不計次數改良,受不計次數之阻力」,決意以清淨梵音普渡眾生,別創「五會新聲念佛」,又制譜式,並於1931年出版《五會新聲念佛譜》。
五會新聲念佛的特色
相傳唐代法照大師於定中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聞微妙音聲,遂仿《無量壽經》「風吹寶樹,出五音聲」而定「五會念佛」之法。五會念佛是淨士宗念佛的一種方法。念佛可去除煩惱,在念念之間培養清淨、平等、出離。五會就是五段不同音聲和緩急的念誦佛號,以表達念佛時平靜和懇切的心情。法師認為依循這種念佛方法,久而久之,就可以捐除雜念,達到薰修的效益。
會次 | 音聲 | 節奏 | 句數 |
第一會 |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二音 | 引聲緩念 | 多少隨意 |
第二會 |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七音 | 非緩非急念 | |
第三會 | 阿彌陀佛,四字七音 | 次第漸急念 | |
第四會 | 阿彌陀佛,四字二十音 | 快板分班輪流念 | |
第五會 | 阿彌陀佛,四字一句 | 收板引聲長念 | 只限一句 |
觀本法師為進一步普廣弘揚五會念佛,決意灌錄佛號,製作留聲機唱片,以垂永久。當年法師挑選並指導寶覺佛學社學生共12人,灌錄唱片,籌集淨資,幾經張羅,向英美訂製了五百套,每套三片。留聲唱片最終於1940年面世。為賡續老法師以清淨梵唱普度眾生的悲願,並普廣念佛法門,以香光莊嚴人心世界,東蓮覺苑於是規模「五會新聲念佛」,重新灌錄《香光念佛》音聲光碟(2017年出版)。一度失傳的「五會念佛」,在觀本法師和東蓮覺苑的提倡下,得以留存及普遍應用於香港各道場。
觀本法師以宗教的熱誠及學者的態度,以考證及研究的精神,苦心孤詣,竭力追本尋源,創念佛譜,再發為文字,錄制音聲,廣傳「五會念佛」的法門。法師胸懷遠志,令人仰止敬服。五會法音,源遠流長,東蓮覺苑繼志承傳,是所幸也。